原文
宋有狙公(1)者,爱狙,养之成群,能解(2)狙(3)之意(4);狙亦得(5)公之心(6)。损(7)其家口(8),充(9)狙之欲(10)。俄而(11)匮()焉,将限(13)其食,恐(14)众狙之不驯(15)于己也。先诳(16)之(17)曰:“与(18)若(19)芧(20),朝(21)三而暮四,足(22)乎?”众(23)狙皆(24)起而怒(25)。俄而曰:“与若芧,朝四而暮三,足乎?”众狙皆伏而喜(26)。 ——选自《列子·黄帝篇》
译文
宋国有一个很喜欢饲养猴子的老头。他家养了一大群猴子,他能理解猴子的意思,猴子也懂得他的心意。他宁可减少全家的食物,也要满足猴子的要求。然而过了不久,家里越来越穷困了,打算减少猴子吃橡子的数量,但又怕猴子不顺从自己,就先欺骗猴子说:“给你们的橡实(即橡子),早上三个晚上四个,够了吗?”猴子一听,都站了起来,十分恼怒。过了一会儿,他又说:“给你们橡实,早上四个,晚上三个,这该够吃了吧?”猴子一听,一个个都趴在地上,非常高兴。
注释
1. 狙(jū)公:养猴子的老人……
2. 解:了解,理解,懂得,明白。
3. 狙:猕猴
4. 意:心意。
5. 得:懂得。
6. 得公之心:了解养猴老人的心思。
7. 损:减少。
8.口:家口,口粮。
9. 充:充实,这里是满足的意思。
10.欲:欲望
11.俄而:一会儿,不久。
12.匮:缺乏。
13.限:限制。
14.恐:恐怕。
15.驯(xùn):驯服,顺从,听从。引申为服服帖帖。
16.诳(kuáng):欺骗,瞒哄。
17.之:代词,它,代指猴子们。
18.与:给。
19.若: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,代“你”、“你们”,文中指猴子们。
20.芧(xù):橡树的果实,俗称“橡实”,一种粮食。
21.朝:早上。
22.足:够,足够。
23.众:所有的。
24.皆:都。
25.起而怒:一齐生气起来。怒:恼怒,生气。
26.伏而喜:都很高兴地趴在地上(一般是动物感到满足时的动作)。
相关推荐:
朝三暮四
朝三暮四-成语概览
朝三暮四-揭示道理
朝三暮四-出处简介
关闭
点击浏览器 (菜单),再点击 (分享)
关注微信公众号“起跑线”获取更多儿歌资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