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注音】bù píng zé míng
  【出处】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。唐·韩愈《送孟东野序》
  【释义】鸣:发出声音,指有所抒发或表示。指受到委曲和压迫就要发出不满和反抗的呼声。
  【用法】作谓语、定语、分句;用于遇到不平的事时
  【结构】紧缩式
  【近义词】不平之鸣、鸣冤叫屈
  【反义词】忍气吞声、心平气和、称心如意
  【同韵词】器小易盈、明镜鉴形、鱼水深情、事无三不成、进退中绳、化整为零、一见钟情、善恶之报,若影随形、一笑倾城、患难见真情、……
  【年代】古代
  【谜语】春声
  【邂逅语】好人喊冤
  【英语】Wherethereisinjustice,therewillbeanoutcry
  【日文】不虥平な取り扱(あつか)いを受ければ默(だま)っていられない
  【法语】l'injusticefaitpousserlaplainte,souleveruntollé
  【俄语】Гденедовóльство,тутирóпот
  【成语故事】唐朝时期,文学家韩愈的学生孟东野熟读经史,很有才能,直到50岁才做溧阳县蔚,因而常抱怨自己怀才不遇。韩愈十分同情,并在孟赴任时写《送孟东野序》赠别: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,草木之无声,风挠之鸣;水之无声,风荡之鸣。
  【成语举例】“不平则鸣”,看看现时的情况,难怪学生们厉声疾呼——革命、救国。杨沫《青春之歌》第二部第二十七章
推荐阅读:
债台高筑-成语资料
捉襟见肘-成语资料
 
	
	
		  
 
	关闭
    
    点击浏览器    (菜单),再点击    (分享)
关注微信公众号“起跑线”获取更多儿歌资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