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之问:明河篇-唐诗精选

时间:2014-09-03    阅读 5 次
    明河篇  宋之问

    八月凉风天气清,

    万里无云河汉明。

    昏见南楼清且浅,

    晓落西山纵复横。

    洛阳城阙天中起,

    长河夜夜千门里。

    复道连甍共蔽亏,

    画堂琼户特相宜。

    云母帐前初泛滥,

    水晶帘外转逶迤。

    倬彼昭回如练白,

    复出东城接南陌。

    南陌征人去不归,

    谁家今夜捣寒衣?

    鸳鸯机上疏萤度,

    乌鹊桥边一雁飞。

    雁飞萤度愁难歇,

    坐见明河渐微没。

    已能舒卷任浮云,

    不惜光辉让流月。

    明河可望不可亲,

    愿得乘槎一问津。

    更将织女支机石,

    还访成都卖卜人。

    宋之问诗鉴赏

    唐代孟棨《本事诗·怨愤》记载:“宋考功(按即宋之问),天后(按即武则天)朝求为北门学士,不许,作《明河篇》以见其意,末云:‘明河可望不可亲,愿得乘槎一问津。更将织女支机石,还访成都卖卜人。’则天见其诗,谓崔融曰:‘吾非不知之问有才调,但以其有口过。’盖以之问患齿疾,口常臭故也。之问终身惭愤。”所载未必属实,但诗中的确蕴含着某种怨愤情绪。诗人以神奇瑰丽的笔调,咏赞了秋夜银河的美好,在扑朔迷离的氛围中,抒写了天上、人间的离愁别恨。全诗充满着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,流溢出凄迷、伤感的情调,隐隐透露出志不得扬的怅惘。

    开始四句,以写景落笔。仲秋之夜,风清气爽,在万里无云的高朗星空中,那条横贯中天的银河(即明河),显得分外明亮。日暮时分,它出现在“南楼”上空,清澈浅显;清晨,它斜挂在“西山”之上,似纵却横。这里,“南楼”、“西山”借用了两个典故。

    《世说新语·容止》载:“庾太尉在武昌,秋夜气佳景清,使吏殷浩、王胡之之徒登南楼理咏。音调始遒,闻函道中有屐声甚厉,定是庾公。俄而率左右十许人步来,诸贤欲起避之。公徐曰:‘诸君少住,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!’因便据胡床,与诸人咏谑,竟坐甚得任乐。”另《世说新语·简傲》载:“王子猷作桓车骑参军。桓谓王曰:‘卿在府久,比当相料理。’初不答,直高视,以手版拄颊云:‘西山朝来,致有爽气。’”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,抒发自己希望象魏晋名士那样,纵情山水的心愿,寄寓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。这短短的四句诗中,先是以风凉、气清和万里无云,来衬托河汉的“明”;接着,把银河比作一条清浅的河流,还赋予它以“纵复横”的动势,使之更显清莹可爱,而典故的运用,使诗意更为深厚,所抒之情更加含蓄、婉转。

    接着八句,诗人描绘在洛阳城中观看明河的情景。

推荐阅读

小题大作-成语资料
雪泥鸿爪-成语资料

APP下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