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注音】yǐ yì dài láo
【释义】逸:安闲;待:等待;‘劳:疲劳。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,养精蓄锐,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。
【引证解释】
多指作战时采取守势,养精蓄锐,让敌人来攻,然后乘其疲劳,战而胜之。原作“以佚待劳”。《孙子·军争》:“以近待远,以佚待劳,以饱待饥,此治力者也。” 唐 韩愈 《论淮西事宜状》:“若未可入,则深壁高垒,以逸待劳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四三回:“他踞了碉楼,以逸待劳,我们倒难以刻斯取胜。” 毛泽东 《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》第五章第三节:“这种时候,敌军虽强,也大大减弱了;兵力疲劳,士气沮丧,许多弱点都暴露出来。红军虽弱,却养精蓄锐,以逸待劳。”
【用法】作谓语、宾语、状语;指作战、工作等方法
【结构】偏正式
【近义词】养精蓄锐、用逸待劳
【反义词】疲于奔命
【同韵词】轻于鸿毛、腹背之毛、胆战心摇
【灯谜】最佳的养生之道
【歇后语】屏风马气死巡河炮?
相关推荐:
以逸待劳
关闭
点击浏览器 (菜单),再点击 (分享)
关注微信公众号“起跑线”获取更多儿歌资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