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孙子·军争》:“以近待远,以佚待劳,以饱待饥,此治力者也。”
【典故】
西汉末年,陇甘军阀隗嚣脱离刘秀,去投靠在四川称帝的公孙述。刘秀大怒,派兵去攻打隗器,结果反被隗器打败。
刘秀再派征西大将军冯异,前去占领枸邑。隗器得到消息,命令部将行巡立刻去枸邑抢占有利地形。冯异的部将们知道后,都劝冯异不要和行巡大军作战。冯异斩钉截铁地说:“我们必须抢占枸邑‘以逸待劳’。”冯异命令部队急行军,抢在行巡之前,占领了枸邑。冯异严密封锁消息,紧闭城门,偃旗息鼓,让将士们休整。行巡的部队急匆匆地刚赶到城下,城楼上突然鼓声大作,亮出了冯异的帅旗。行巡的军队毫无防备,吓得四下逃窜。冯异大开城门,领兵冲出城来,大败敌军。
让自己的军队养精蓄锐,以等候从远方赶来的敌军,以达到消灭敌人的目的,称为“以逸待劳”。【成语】南辕北辙
【读音】nán yuán běi zhé
【年代】古代·战国(公元前476年——前221年)
【出处】《战国策·魏策四》:“ 魏王欲攻邯郸 ,季梁闻之,中道而反,衣焦不申,头尘不去,往见王曰:‘今者臣来,见人於大行,方北面而持其驾。’告臣曰:‘我欲之楚 。’臣曰:‘君之楚 ,将奚为北面?’曰:‘吾马良。’曰:‘马虽良,此非楚之路也。’曰:‘吾用多。’臣曰:‘用虽多,此非楚之路也。’曰:‘吾御者善。’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。今王动欲成霸王,举欲信於天下。恃王国之大,兵之精锐,而攻邯郸 ,以广地尊名,王之动愈数,而离王愈远耳。犹至楚而北行也。”
【释义】到南方的楚国去却向北走。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。辕”是车杠;“辙”是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。辕向南,辙向北,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,结果离目标越来越远。
【用法】作宾语、定语;含贬义。
【结构】联合式
【近义词】背道而驰,缘木求鱼,适得其反。
【反义词】如出一辙,亦步亦趋。
【灯谜】反其道而行之。
【感情色彩】贬义词
相关推荐:
南辕北辙
南辕北辙-出处
关闭
点击浏览器 (菜单),再点击 (分享)
关注微信公众号“起跑线”获取更多儿歌资源